【記者夏維鴻/台北報導】
肺癌連續 21 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,每年超過一萬人因此病逝。然而,隨著醫療新技術、政策推動與病友支持系統的建構,肺癌治療正邁向新的里程碑。華視《健康最前線》特別專訪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胸腔外科教授 曾堯麟醫師 與 成大醫院教學中心副主任 潘倩慧醫師,深入剖析「肺癌防治」的最新發展,並邀請喜劇泰斗 方駿 分享親身健康體驗,讓專業與溫情交織出一曲動人的「白袍協奏曲」。
左起潘倩慧醫師/成大醫院教學中心副主任 曾堯麟醫師/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胸腔外科教授曾堯麟醫師 陳力瑜/主持人( 照片提供健康最前線 攝影師:李世宏)
醫療進展──早期篩檢、正確診斷、精準治療
曾堯麟醫師指出,台灣 95% 的女性肺癌患者從未吸菸,男性患者中也有三成以上是非吸菸者,顯示空汙、油煙與基因易感性同樣是高危險因子。他強調:「若能在第一期發現,手術治癒率可達 90%以上。」
自 2022 年起,政府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 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免費篩檢,截至目前已篩檢超過 21 萬人,發現 2000多名肺癌患者,其中超過八成為第一期,顯示政策大幅提升了民眾早期篩檢的健康意識及早期發現的成功率。
同時,曾醫師更領航推動 單孔胸腔鏡手術,僅需一個 2–3 公分切口,能精準切除病灶並完整清除淋巴結,減少疼痛並保留肺功能,被譽為「微創中的微創」。配合 機器手臂手術 與 基因檢測下的精準醫療,如今已有晚期病友透過標靶與免疫治療存活超過十年,展現醫療的希望曙光。
左起陳力瑜/主持人 潘倩慧/成大醫院教學中心副主任 曾堯麟/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胸腔外科教授曾堯麟醫師 方駿/藝人 王秀美/病友( 照片提供健康最前線 攝影師:李世宏)
偏鄉行動──把篩檢帶到需要的地方
除了臨床研究與手術,曾醫師與潘醫師更積極投身公共衛生與偏鄉服務。他們攜手扶輪社推動 行動 X 光巡迴篩檢,在雲林、嘉義、台南、澎湖等地展開服務。
曾醫師分享,有一場篩檢中,一天就為 134 位民眾拍攝X光,其中 18% 出現異常,並已經確診 3 名早期肺癌患者。潘醫師補充:「我們會確保檢查出異常的病人,能順利轉介到醫院接受進一步診斷治療,避免因交通或經濟問題延誤。」
方駿也深有感觸地說:「醫院在地圖上很近,但在生活中卻很遠。醫師們把篩檢帶到偏鄉,貢獻最大的社會責任。」
左起潘倩慧醫師/成大醫院教學中心副主任 曾堯麟醫師/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胸腔外科教授曾堯麟醫師( 照片提供健康最前線 攝影師:李世宏)
社會支持──愛肺之友的溫暖力量
為了讓病友互相支持,提高生活品質與信心,曾醫師創立 臺南市府城胸腔疾病學會與愛肺之友支持團體,整合專科醫師與志工,推動教育、政策行動倡議與病友支持。每次聚會都有兩百多人參與,分享抗癌故事,建立強大的身心靈社會後盾。
一位病友在 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中發現早期肺腺癌,手術後康復,現成為志工,每次活動提醒大家:「不要以為沒有症狀就沒事,一定要定期檢查。」這樣的真實故事,正是防治行動的最佳見證。
左起潘倩慧醫師/成大醫院教學中心副主任 曾堯麟醫師/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胸腔外科教授曾堯麟醫師 方駿/藝人 陳力瑜/主持人 王秀美/病友( 照片提供健康最前線 攝影師:李世宏)
醫者夫妻──專業與愛的雙重守護
除了醫療與學術上的專業堅持,曾堯麟與潘倩慧醫師也是一對攜手並肩的醫者夫妻。兩人不僅在職場上互相支持,更在生活中彼此照顧,成為典範。方駿感性地說:「這對夫妻不只是醫者,更是彼此的最佳神隊友。」
主持人陳力瑜總結:「肺癌雖然可怕,但並非不可戰勝。只要做到早期發現、正確診斷、積極治療,再加上全民健康意識,我們就能守護更多生命。」
華視《健康最前線》
播出時間:每週六、週日晚間 8 點
鎖定華視教育體育文化頻道
主持人陳力瑜
諮詢專線:0800-728-168
※詢問醫護問題,請審慎評估風險※